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43篇
  免费   22373篇
  国内免费   44900篇
测绘学   6019篇
大气科学   22457篇
地球物理   14469篇
地质学   42286篇
海洋学   18178篇
天文学   977篇
综合类   5371篇
自然地理   4659篇
  2024年   236篇
  2023年   678篇
  2022年   1477篇
  2021年   2020篇
  2020年   2801篇
  2019年   5999篇
  2018年   6113篇
  2017年   5849篇
  2016年   5832篇
  2015年   5602篇
  2014年   4972篇
  2013年   5844篇
  2012年   5798篇
  2011年   5585篇
  2010年   5526篇
  2009年   4786篇
  2008年   4265篇
  2007年   4178篇
  2006年   3859篇
  2005年   3412篇
  2004年   3462篇
  2003年   2919篇
  2002年   2673篇
  2001年   2440篇
  2000年   1955篇
  1999年   1740篇
  1998年   1693篇
  1997年   1752篇
  1996年   1363篇
  1995年   1304篇
  1994年   1167篇
  1993年   1139篇
  1992年   986篇
  1991年   721篇
  1990年   698篇
  1989年   575篇
  1988年   490篇
  1987年   383篇
  1986年   309篇
  1985年   246篇
  1984年   280篇
  1983年   165篇
  1982年   205篇
  1981年   145篇
  1980年   108篇
  1979年   115篇
  1978年   48篇
  1977年   44篇
  1971年   53篇
  1970年   4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泉州湾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昼夜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唐森铭  陈兴群 《海洋学报》2006,28(4):129-137
对福建省泉州湾口、大坠岛以北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作了准同步昼夜连续观测,观测时间分别在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内的秋(11月)、冬(2月)、春(5月)、夏(8月)季大潮期.结果表明,该水域的叶绿素a生物量(以下简称生物量)受湾内高生物量的影响在潮汐作用下出现波动,高潮期出现低生物量,低潮期出现高生物量.靠近内湾的站位生物量大于湾外的站位;底层水体中的生物量普遍大于表层,底栖硅藻成为生物量变化的重要部分.调查海区生物量呈现昼夜节律变化,生物量白天高于夜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潮汐和昼夜变化综合作用下,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发生相应变化,白天的多样性指数低于夜间,浮游植物昼夜群落的不相似度很高.群落中一些种类如中肋骨条藻白天大量增殖,出现较高的优势度,昼夜平均密度比值达到9,变化节律明显.研究认为,尽管海区潮汐和流向左右着生物量变化,浮游植物的生态学过程如细胞增殖、再悬浮、扩散等过程在昼夜生物量变化中仍产生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992.
1 IntroductionHuman activitieshavebeen stronglyaffecting theworld river sedimentsupply to the oceans since the19thor20thcentury(StanleyandW arne,1993;Fanos,1995;Sm ithandW inkley,1996;Stanley,1996;Yang,Shi,etal.,2004;Yang,Zhao,etal.,2002).Thesedi-m enttra…  相似文献   
993.
The Barra Nova inlet, in south Portugal, is known to migrate progressively southeastwards under wave action. The morphodynamics of this system during a representative year suggests that this long-term evolution is dependent on a seasonal behavior of the tidal inlet which can be described through a three-stage model of post-storm, transition and extended fair-weather conditions.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is evolution indicate that the historical migration of the Barra Nova is not dependent on the longshore drift forcing constricting the channel on the updrift coast, but rather on the adjustment of the system to a major erosion of the downdrift coast during short storm events.  相似文献   
994.
采用相空间重构和关联维数方法,研究了广西沿岸月平均海平面变化的分形特征,结果表明,相空间重构的延迟时间τ为3△t,当关联维数趋于饱和时,石头埠,北海和龙尾的相空间维数为7,而涠洲岛为9,它们的关联维数平均值平均值分别为6.6507,6.5414,6.7059.  相似文献   
995.
在水温20 ℃和盐度30的条件下研究摄食水平对(魚夋)碳收支的影响.摄食水平分为饥饿(不投喂)、1、2、3、4(指日摄食量占鱼体重百分比)和自由摄食共6组,实验持续21 d.结果表明:摄食水平对碳消化率没有影响.碳转化率、净生长率与摄食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自由摄食状态下分别达到9.29%和10.41%.非粪便流失碳随摄食水平增加而显著降低.粪便碳占摄入碳比例变化不大,与摄食水平间无规律性关系.在自由摄食状态下,大部分摄入碳量均通过非粪便途径流失,其中大部分是呼吸过程消耗的.余下的部分中,粪便流失量和鱼体保存量各占一半.鱼体每增长1 g体重伴有979.56 mg碳流失.在自由摄食状态下(魚夋)碳收支方程式为:100摄入碳=9.29生长碳+9.69粪便碳+79.94非粪便流失碳.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南海不同海区的两个地理群体耳鲍(Haliotis asinina)18S rRNA基因全长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将耳鲍18S rRNA基因的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已收录鲍的18SrRNA基因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南海耳鲍核糖体18S rRNA基因与耳鲍H.asinina isolate H11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的相同率高达98%;同一地理群体内耳鲍核糖体18S rR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不同地理群体间耳鲍核糖体18S rRNA基因在碱基组成上的相似率为99%,仅在某些位点处发生了碱基替换,即腺嘌呤(T)被鸟嘌呤(G)替换;同时,将这两个不同群体中耳鲍的18S rRNA基因与泰国耳鲍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它们之间也只是发生了碱基替换。  相似文献   
997.
立足样品测试数据,利用空间分析、空间插值、地质统计以及景观生态学方法,深入分析了深圳大鹏湾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使用球状模型对相应半变异函数进行理论建模。结果表明,碎屑矿物分布的Hurst分维数为0.28~0.97,空间几何分维数为1.03~1.72;Moran Ⅰ型空间自相关系数-0.15~0.53。在此基础上,以等值线分布所包围范围作为划分尺度,以Shannon-Wiener信息指数作为度量,得到的矿物分布所反映出的信息量或者富集程度指数为0.88~1.85。  相似文献   
998.
刘文斌  王恬 《海洋与湖沼》2006,37(6):568-574
以棉粕蛋白为酶解底物,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以酶解产物1.5%和3.0%两个梯度等量替代鱼饲料配方中棉粕,在室内流水养殖系统中喂养异育银鲫鱼种[体重为(30±2)g]65天。测定鱼的生长、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消化蛋白酶活性及肝胰脏中胰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等指标。结果表明,添加1.5%和3.0%棉粕酶解产物的鱼在饲养35天后的特定增长率(SGR)分别比对照组高32.5%和56.7%,且差异显著(P<0.05);在饲养65天后,两组特定增长率分别比对照组高8.0%和21.0%,且差异极显著(P<0.01),肝胰脏中胰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也随棉粕酶解产物添加梯度提高而相应提高,表明鱼的生长与消化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相关。同时棉粕蛋白酶解物对肠道蛋白酶的活性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都有促进作用,而棉粕蛋白酶解物对鱼肌肉成分并没有改变,这也表明棉粕蛋白酶解物在促进鱼生长、内源酶活性同时并未降低鱼的品质。  相似文献   
999.
刀额新对虾染色体核型及细胞核DNA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刀额新对虾胚胎、无节幼体、卵巢、精巢等为材料 ,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 ,并初步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 ,刀额新对虾的染色体数目为 2n=78,n =39,核型为 2n=78=40M 1 0SM 1 4ST 1 4T。以刀额新对虾血淋巴、卵巢、肌肉、鳃为材料 ,以鸡血细胞为DNA标准 (2 50pg/ 2c) ,使用PartecCCAⅡ型流式细胞仪测定了刀额新对虾细胞的基因组DNA含量 ,其值为鸡血细胞的 1 75倍 ,绝对含量为 4 375pg/ 2c。  相似文献   
1000.
日本对虾仔虾呼吸和排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水瓶法和径流装置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摄食和饥饿的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仔虾(P)的呼吸与排泄。结果表明,日本对虾仔虾体长与干体重呈指数函数关系,DW=0.006e^0.515L(r^2=0.999,n=16);耗氧和氨排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提高、随着仔虾体重的增长反而变小;耗氧和氨排泄率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30和26℃下耗氧率(R)与体重的关系方程式分别是R=2.669DW^-1.041(r^2=0.953,n=8)和R=2.370DW^-0.708,(r^2=0.533,n=8),30和26℃下氨排泄率(E)与体重的关系方程式分别是E=36.81DW^-0.615(r^2=0.654,n=8) 和E=15.28DW^-0.795(r^2=0.652,n=8);饱食仔虾的耗氧率明显高于饥饿的仔虾,因摄食使仔虾(P15)额外消耗的能量为4%-20%,仔虾的特殊动力作用(SDA)大约在摄食5-7h后发生,并可持续作用10h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